冲锋在前!四川省地质局108队火速驰援泸定地震灾区
发布者:浏览次数:4265发布时间:2022-09-08

95日中午1252,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.8级地震。此次地震烈度大,持续时间长,短时间内就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,成都也震感强烈。

灾害发生后,即使因为疫情静态管控,108队的同志们感受到这次地震不同以往,一定会诱发次生地质灾害。队工作群活跃了起来,技术人员纷纷开始关注灾情,主动请缨,做好支援准备;同时,局、队领导的指示也迅速下达——火速开展应急支援。

下午1430,灾情发生后两小时内,108队应急救援队伍完成动员,由副队长尹建华带队,一支由13名工程、地质、测绘等技术骨干组成的队伍迅速集结。在确保防疫要求的前提下,挺进震中——泸定县磨西镇。

因为地震的破坏,泸定通往磨西的道路完全中断,满载物资设备的应急队伍取道康定,辗转5小时到达磨西镇,同前来支援的兄弟单位会师,并接到了甘孜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前线指挥部的命令——两日完成震后的地质灾害应急排查,并形成报告。根据局党委和主要领导指示,108队会同402队、282队的同志成立临时党支部,迅速确立了应急排查工作的分配。帐篷、汽车里,他们就地休整,等待第二天的奋战,半夜的余震,也没能打破他们的沉着。

排查6.jpg

6日清晨,按照既定安排,108队排查队伍兵分三路,向灾害点进发。多处的道路中断,给排查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。即使存在危险,他们依然迎难而上,踏过泥泞的土坡,翻过刚崩塌的石堆,踩过救援队搭建的木制便桥。有无人机的遥测图像数据为指引,各个小队有条不紊,马不停蹄地从一个点到下一个点,一天内走遍了咱地村、大乌科村、小乌科村近7平方公里排查范围,核查了9个已有灾害点,并发现了20处新灾害点。描绘剖面、分析产状、估算方量、确定灾害规模……本子上一笔一笔记录下了他们的足迹。

排查1.jpg
排查2.jpg

排查5.jpg

深入山区灾害点排查

第一天的高效排查,为后续工作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,晚上,队员们也斗志满满地投入了室内资料工作。震后的小镇,电力中断,物资缺乏,宿营地不足,这些困难对于身经百战的应急队伍来说都不是问题。停电不停工,缺觉不缺斗志,随着发电机的轰鸣,一台台电脑点亮,他们连夜对各个灾害点进行详细评估,反复比对震前震后影像,谨慎复核灾害的规模和危险性。

排查3.jpg
利用无人机总览全貌


  进入排查工作第二天,根据连夜的评估分析,发现了部分可能因为余震而复发的公路沿线灾害点。在指挥部的统筹安排下,临时党支部抽调人员,在这些点位上值守监测,提醒过往车辆,保障抗灾救援的生命线;另外,对于危害性大、紧迫程度较高的点位,排查组则继续深入灾害点,进行再次踏勘和评估,并做好防治措施建议。
排查4.jpg

排查小组深夜整理资料

  夜色降临,随之而来的小雨为灾区添上一丝不安。全体一线地质人依然在冒着不时发生的余震危险,有的在电脑前仔细填写数据、汇总资料,有的参与到夜间巡查工作中去,他们知道早一天完成排查,早一天开始灾后重建,就能早一天让灾区恢复安宁祥和。他们用实际行动,彰显了地矿人良好的精神面貌,传承了地质工作者的优良传统。